中国义乌网9月1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龚盈盈)平凡的家庭做着平凡的事,也能折射出美丽的光芒。
在学校里,她尽心尽责,是领导、同事、学生认可的好老师,是个让生命尽情燃烧的女能人;在邻里眼中,她乐于助人,是一个“闲不住”的热心肠;在生活中,她是婆婆口中的好媳妇,与丈夫同甘共苦、携手并进,用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着“家是爱的港湾”。她就是塘李小学的教导处主任吴建英。
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忱的吴建英最喜欢的歌曲,就是这首《好大一棵树》。在她的眼里,这首歌是对老师这份职业的最好诠释,也似一束阳光,温暖人心,更像一声号角,催人奋进。吴建英1993年参加工作,先在义驾山小学等学校代课,后来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面向社会招考教师的考试,成为一名正式老师。自工作以来,她辛勤地在三尺讲台上耕耘,到现在已有20多个年头。
2011年,吴建英来到塘李小学工作。因为家在城里,工作单位在乡下,她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下班又要赶回城里,每天都是城里乡下两头跑。针对农村学校的一些具体情况,吴建英对学生群体进行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总是早到岗晚下班,她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此外,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大提升。
“爱学生是每位老师必备的情感品质,离开了‘爱’则一事无成。”对于学生,吴建英总是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感动,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在她看来,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讲台上的眉飞色舞,也不仅仅是批改作业的小心谨慎,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细致入微。所以,教学上,她始终坚持:嘴多动一动、腿多走一走。为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吴建英经常进行家访。这些年来,走访了多少学生的家,她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很多个夜晚,自己都是在一边导航,一边寻找学生的家,很多个周末,自己都穿行在乡间的路上。
幸福和谐的大家庭
吴建英的家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六口之家,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双胞胎女儿待人热情有礼貌,成绩优异。结婚这些年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是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周围人的称赞。
“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吴建英说,她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家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承担了家庭管理的大部分事务。同时夫妻两人总是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
吴建英的婆婆退休前也是老师,所以她非常理解儿媳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了支持吴建英的工作,退休后,婆婆就帮忙照顾她的两个双胞胎女儿。不料,去年下半年,吴建英的婆婆乘车时被人撞倒造成右手粉碎性骨折,住院一个月,出院后要卧床休息几个月。这下,照顾病人和女儿的重担全压在吴建英夫妇身上,每天下班后,夫妻俩一个照顾老人,一个照顾小孩。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吴建英夫妇一直细心照料卧床的婆婆,直到她痊愈。婆婆康复后逢人就说:“真是有事才更能看出媳妇的好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女儿的成长需要我们耐心教育。”吴建英不仅关注女儿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女儿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勉励女儿勤奋刻苦学习,礼貌待人,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关心女儿的成长状况。同时,吴建英夫妻之间的相互信任、互相关爱,也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的女儿在家庭熏陶下,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在家里是好孩子,在学校里也是好学生,年年获得表彰和奖励。这也印证了一个文明、和谐、向上的家庭能带给孩子无尽的精神食粮。
邻里眼中的“热心肠”
吴建英认为,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而且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一个对社会有益,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吴建英和家人都积极奉献爱心。
吴建英夫妻俩为人热心、善良,亲戚朋友有事要帮忙都会先找他俩,他们还经常帮助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曾经有一对姓朱的年轻夫妻,把父母接到城里居住,但因为要长时间到外地工作,走时专门拜托吴建英夫妻照顾一下他们的父母。还有一次,一个邻居家里漏水,渗到了楼下,而他们家里又没人,吴建英夫妇俩千方百计想办法,打了很多个电话,终于找到了邻居。等邻居回家后又一同帮忙拖地排水,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并通过沟通协调,化解了因为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
采访中,吴建英一直强调,他们夫妻俩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的家庭也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然而这个普通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爱心,他们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用自己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