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图片>乌伤百态 正文

义乌叠罗汉期待重现昔日辉煌

发布时间: 2017-03-06 13:29:3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陈金花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葛世华

  近些年叠罗汉新增阵式———四层高塔

  近些年叠罗汉新增阵式——飞钗阵

  中国义乌网3月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金花)走阵、滚叉、拳术、刀棍术、叠塔、红海过桥……数十名头扎黄巾、身穿彩衣的壮汉手持兵器,或穿插走动,或耍刀挥拳,或叠人摆阵。异彩纷呈、惊险万分的表演,惹得现场数千观众尖叫连连,喝彩不断。这是大陈镇日前举办的美丽非遗叠罗汉展演活动呈现的震撼场面。

  叠罗汉是义乌传统民俗艺术中一朵亮丽的奇葩。那大气磅礴的表演场景,富有个性的表演程式,以及所彰显的朴素力量和技巧韵律美,无不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百年民间技艺光彩夺目

  叠罗汉———人上架人、重叠成各种形式,是一项集体育、武术、舞蹈、杂技、器乐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它是罗汉班表演中的高潮戏,在商城义乌众多的群众性武术活动项目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叠罗汉了。

  义乌罗汉班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在清朝达到鼎盛。据民间传说,戚继光在义乌招收3000义乌兵抗倭,后方长年开展练兵活动。这些义乌兵在练兵之余,根据武术套路、战时阵法和杂耍技艺演练成一种练武取乐的游戏,因当时义乌一带经常练南少林派的罗汉拳,故取名为叠罗汉。这种习武娱人的游戏很快就在义乌一带流传,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一套较完整规范的表演内容和形式。

  叠罗汉大多由一个村或一个族组班表演,一为逢年过节,寺庙开光,丰年庆岁求热闹渲染喜庆气氛;二为显示本村(族)团结齐心、炫耀力量使外人不敢欺侮,故常有三代同阵、四代同班的现象。据记载,清代,罗汉班在义乌较为盛行,比较上档次的有十多个。每年重阳节都要举行赛事,类似戏班斗台。故叠罗汉亦由原来较松散发展到有一定组织形式的“罗汉班”。

  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义乌罗汉班有些萎缩;至文革时期,罗汉班销声匿迹;直到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对罗汉班重新挖掘,整理推广,使这项民间表演艺术重放光芒。1987年,新厅村、华溪村罗汉班的表演,倾倒全国体育先进县验收的领导和专家;1992年,义乌中学操场上5个罗汉班同台竞技,吸引了上万观众,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表演盛况;1994年,如甫村的叠罗汉参加了《神医朱丹溪》电视剧的拍摄……

  八里桥头罗汉班名满义乌

  早先义乌苏溪的新厅、油碑塘,廿三里的如甫、王店、何宅、华溪,大陈的八里桥头等村,都组建有罗汉班,逢年过节或重大庆典时有活动。后来,罗汉班渐渐消失,现在能够表演叠罗汉的罗汉班所剩不多。八里桥头罗汉班在义乌是最负盛名的,平时开展的活动也是最多的。

  据介绍,八里桥头罗汉班始建于清末,当时政局动乱,八里桥头人为了防匪强身创办了罗汉班,起名“迎春会”。1930—1937年为最辉煌时期,八年抗战期间曾中断,抗战胜利后重新恢复。1949年后又停办,直至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农历正月,在蒋小洪、蒋朱洪、葛克书、葛世财等人的倡导下,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重建了罗汉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颇为红火。

  “2006年,义乌罗汉班列入市级非遗项目,2007年,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当年我父亲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八里桥头罗汉班负责人、现义乌惟一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葛世华说。

  年届半辈的葛世华敦厚壮实,精神抖擞,一看就是习武之人。据称,耳濡目染下,他从小就痴迷叠罗汉,13岁开始向父亲和哥哥学艺。那时他刚读初一,老师管得严,他就时不时地跟村里一帮小孩逃课躲起来练习。暑假里更是勤学苦练,蹲马步一蹲就是半小时,两条腿常常酸痛得挪不动步。在父亲的悉心指点下,他第二年下半年就能背头钗、滚头钗了。

  几十年来,葛世华一直坚守在自己深爱的民俗文化阵地,为义乌非遗的发展和保护默默做着贡献。其间,他积极组织罗汉班参与义乌文交会、义博会、文化节等各种场合的大型活动,还不时参加寺庙开光、大桥竣工等民间活动,乃至组织参加金华茶花节、古城游等活动,积极进行非遗的传承和弘扬。为此,八里桥头罗汉班知名度与日俱增,中央电视台曾到该村拍摄取景,浙江电视台还专程来大陈拍摄叠罗汉。

  “我们村的叠罗汉表演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难度大、惊、险、奇等特点。”据葛世华描述,叠罗汉的表演场面气势恢弘,一般由四五十人组成,走阵前大旗引路,十八般兵器齐全,用锣鼓、口哨指挥变换阵势,变化多,队形美,有走阵、滚叉、刀棍术等诸多表演。

  在传承和发扬上遭遇尴尬

  当然,同其他一些古老的民间艺术一样,叠罗汉在传承和发扬上也遭遇了尴尬。

  “八里桥头是义乌叠罗汉的发源地之一,村里罗汉班成员的平均年龄在五六十岁,而现在的年轻人对学习这门传统绝活没多少兴趣和耐心,参与率正在降低,断层的问题很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葛世华说,另外还有表演艺术的失传,据称民国时期的罗汉班还有好几种表演阵式,但现在几乎绝迹。在目前的表演阵式中,一些较复杂的阵图也只有个别老人知晓,面临失传的危机。

  其实,罗汉班成员表演热情的逐日淡化也是叠罗汉在传承和弘扬上遭遇的一大尴尬。如八里桥头罗汉班成员大多在外地经商办厂,要凑齐演出比较困难。葛世华说,2010—2014年他曾在山东工地干活,5年间虽然一接到演出任务,他就会抛下手头的活计赶回来,但因大多数表演骨干都在外地打拼,有的生意缠身分身无术,有的忙于上班请不了假,人凑不齐演出只能不了了之。

  针对以上问题,义乌罗汉班也曾采取过一些措施,如对一些常年在外,年龄偏大等原因不适宜参加表演的成员给予劝退;聘请师傅教授武术,补足一些脱节的阵图;对以往阵式进行补充改变,如近些年新增的飞钗阵、四层高塔等;建立罗汉班资料库,把罗汉班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实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

  有业内人士认为,义乌可建立罗汉班研究中心,开展各种研究,创新活动内容和表演阵式,使罗汉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同时,建立罗汉班培训机制,有计划地进行舞技造型、杂耍技艺等方面培训,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学校是一个很好的艺术传承平台,希望叠罗汉能以一种课外兴趣小组或是类似选修课的形式,被学校和学生关注并接受。”葛世华还希望,义乌本地企业多多招收罗汉班成员,这样不仅方便罗汉班开展活动,还可丰富企业文化,扩大企业知名度。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