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记者 苗丽娜 见习记者 周楷华 通讯员 俞燕 陈嘉男
7月7日天刚蒙蒙亮,趁着天气凉爽,施工人员已经在诸暨市山下湖镇一带的白塔湖湿地流域开展河道清淤。今年,白塔湖湿地公园启动了第7期生态修复工程,计划清淤11万余立方。
由于受到多重污染,白塔湖湿地在上世纪末湖面萎缩、水质变差。2008年,诸暨市建立了白塔湖湿地公园,大刀阔斧进行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打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保卫战”。如今,白塔湖湿地不仅水清景美,生态宜人,还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整治8年
白塔湖又能游泳了
白塔湖是钱塘江流域保存相对完好的农耕式河网湖泊湿地,区域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白塔湖湿地公园规划面积13.86平方公里,内部共有78个形态各异的岛屿,湖中有田、田中有湖、人湖共居,素有“浙中小洞庭”的美誉。
“以前白塔湖的水质非常好,我们饮用的就是湖里的水。”38岁的朱斌从小在白塔湖畔长大,游泳、摸鱼是他小时候最喜欢干的事。
朱斌说,到了1990年前后,村里有人开始大量养河蚌产珍珠,再加上沿岸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有些居民还偷偷填湖造地,导致湖面萎缩,水质变差,杂草疯长,“那时游完泳,身上会有一层青苔,非常痒,没人再敢游泳了。”
为了保护湿地环境,诸暨市在2008年建立白塔湖湿地公园,成立了白塔湖湿地办和管委会,取缔关停了周边的一批工业污染企业;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纳入管网,集中处理;在白塔湖内设立禁养区,关停了40多家规模养殖场。“对非法填湖行为,我们也进行了严厉的打击。”白塔湖管委会综合科余勇告诉记者,一旦发现有人填湖就会被及时清理,而清理产生的费用都由肇事者承担,这在居民中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集中整治的效果慢慢显现出来。据介绍,目前白塔湖的水质已恢复到了Ⅲ类,有些水域还达到Ⅱ类水质。“现在游泳的人又多起来了,有空时我也会下水游上一圈。”朱斌高兴地告诉记者。
退耕还湿
百余鸟类来此安家
漫步在白塔湖湿地公园的香草岛上,映入眼帘的是繁花似锦的绚烂美景。河岸边绿树成荫,成群结队的鸟儿掠过水面,飞入林中。如果不是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记者根本想不到这些“特色岛”原本只是一些农田和荒地。
近年来,白塔湖湿地共投入8000万元开展了6期生态修复工程,对主要河道实施清淤疏浚和木桩护岸,共疏浚河道68公里,清淤130万立方米,木桩护岸55公里。同时积极开展“退耕还湿”。“我们通过租赁从农民手中流转了3600多亩土地,通过特色岛建设和沿岸绿化进行植被恢复。”余勇介绍说,近年来湿地公园已经在岛岸种植了水杉、池杉等树苗2万余株,通过播种蒲公英、三叶草等完成地表绿化127亩,还种植了110亩芦苇和310亩荷花。目前,第7期生态修复工程正在实施当中。
生态修复工程让白塔湖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动植物种类日趋丰富,特别是鸟类,由原来的69种增加到120种,其中还包括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多鸟连当地的居民都没见过,叫不出名字来,比如水雉、小鷿鷈这样对水环境要求很高的水鸟。”余勇说,这反映出白塔湖湿地在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成绩。
旅游开发
居民享受“生态红利”
去年底,白塔湖湿地公园脱去了“试点”的外衣,正式步入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行列。
目前,白塔湖湿地公园已建成了香草岛、水上植物岛、月季岛、桃花岛等7个特色岛,梅花岛等特色岛也已进入设计阶段。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名头让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据统计,去年湿地公园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了350多万元。
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带动了周边乡村的旅游产业。许多居民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在周边办起农家乐。
去年底,何建龙在景区附近开设了一家名为农耕园渔庄的农家乐,在春季旅游旺季时,十多个包厢餐餐爆满,有时候还要不停翻桌。“生意火爆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何建龙说,环境的优化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客流量,而且水质改善后鱼虾更加鲜美,他们推出的白塔湖鱼系列特色菜广受食客的喜爱。据统计,目前依托白塔湖湿地公园而建的各类饭店已达到5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