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图片>图看天下 正文

打铁匠的孤独守望

发布时间: 2016-07-08 09:13:4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朱浙萍 陶玉其

  老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繁华的现代都市,已经很难寻觅到打铁人的踪影。

  不过,在永康市象珠镇清渭街一间破旧的老屋里,81岁的孔传叨,仍坚持干着这份老行当,从15岁开始打铁,他已坚持了66年。

  每天一大早,他的店里就会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熊熊的炉火、四溅的火花还有他额头闪亮的汗珠,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这是一份辛苦活。15岁学打铁,一干就是66年,年过八旬的他没想过离开直到很多摄影爱好者来找他拍摄,他才意识到,这个行当真要成老古董了打铁匠的孤独守望

  孔传叨的店就在老街中江路上,门前土墙上歪歪扭扭写着“孔记铁店”四个字。小屋十分简陋,只有十几平方米,各种铁器把小屋塞得满满当当,挤得几乎无处下脚,铁屑把屋里一切物件都“染”成了黑色。

  炉里的火烧得正旺,他从熊熊炭火中夹出烧得通红的铁条,抡着铁锤叮叮当当一阵猛敲,火光映照得他脸色红润。从敲打的力道和速度上,很难看出他是个八旬老人。

  店里生意比较清冷,打好一把菜刀后,老孔躺在铁器包围的竹椅中,抽烟休息。

  “66年了,我老了。”他幽幽地说。

  15岁小学毕业后,他就跟着舅舅学打铁,做了4年学徒,之后开始挑着担子走街串巷谋生活。

  “那时候打铁是个吃香的行当,上门做活,吃饭管饱,还有工钱。”将近30年,老孔一直辗转在外打铁,最远去过江西、福建等地。

  上世纪80年代初,老孔回到永康,开了现在这家铁店,那时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具需求量很大,打铁生意红火得不行,一条街上有好多家铁店。

  他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常常吃完晚饭后还要再干3小时。因为手艺过硬,甚至外省市的人都专程来买他的铁具。

  忙不过来时,老伴也来打打下手,直到现在,一对老夫妻还忙碌在铁铺里,成为老街上一景。

  因为长时间握着铁钳,他的左手食指已经不能伸直,这也是66年打铁生涯留给他最明显的印记。

  如今,老孔每天的活不多,一天能有个七八十元的收入。

  没生意的时候,他就在那漆黑的竹椅上躺一会,消磨时光。

  昏暗的打铁铺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的许多他打铁的照片。那是摄影爱好者为他拍摄的,这些人的到来,让老孔意识到,他和这个行当要成为“老古董”了。

  老孔也想过传承的问题。这些年,他带过不少徒弟,但都没坚持下来。他的5个儿子中有3个学过打铁,但后来也都转行了。一想到手艺没人继承,他也觉得很可惜,但他自己,却从没想过放弃这一职业。

  钱江晚报记者朱浙萍/文陶玉其/摄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金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