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卫计委奋力拼搏、负重前行的一年。一年来,义乌卫计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要求,创新思路,狠抓落实,以全面开展“微笑服务”主题活动为引领,顺利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撤并,下属医疗机构完成班子调整,浙医四院顺利开业,合作办医取得明显进展,医疗改革积极推进,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亮点一:以“微笑服务”引领服务品质提升
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率,卫计委在卫生计生系统开展“微笑服务”主题活动,这是卫计委狠抓队伍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了解,“微笑服务”主题活动的核心是“真诚微笑,真心服务”,实质是推进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达到“服务形象大转变、服务环境大改善、服务水平大提升”的目的,使群众对卫生计生行业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微笑服务”活动从2015年1月开始,包含“四项内容”:一是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包括全面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深入开展文化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精心组织医患换位体验。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是优化管理制度,提升基本技能,完善便民惠民举措,优化服务流程。三是加强队伍管理,提升服务效能。突出抓好医药购销领域专项整治、服务效能专项整治和“四风”整治回头看。四是大胆改革创新,推动工作落实。围绕年度工作重点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实施过程中,卫计委结合“四项内容”同步推出临床理论和技能大比武、最美天使评选等活动。此外,为了能更好地对医疗服务进行监督反馈,让市民直接反映就诊感受,市卫计委依托三个平台“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短信系统、96150监督电话、组建行风监督员队伍”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截至目前,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通过初评确定“最美天使”20名和“最美天使”提名奖人选9名。96150平台受理群众投诉509件,对违反工作纪律和服务效能规定的103人进行问责处理,通过第三方短信满意度测评系统发送短信72万条,患者满意率96.3%。
亮点二:探索药品、器械、耗材采购机制改革,切断采购利益链条惠利于民
医改一直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而公立医院一直都是看病就医各种矛盾集聚的“重灾区”,更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
为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保证药品、器械、耗材采购的公正、公开、透明,卫计委从药品采购流通环节着手,完善药品采购机制改革,通过“堵后门、开前门”,向药品采购流通环节挤水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械集中采购制度,通过技术海选、择优入围、最佳配送三个环节,对符合条件的配送商进行公开遴选,按照综合得分高低,确定全市药械统一配送机构。积极探索药械仓库托管改革试点,医疗机构药库由主代购公司托管,网上采购平台账户双方共同管理。同时,在药品采购机制改革的基础上,把这一做法向耗材、器械等领域扩展,药品和耗材整体配送让利率分别为17.03%和18.1%,2015年5-12月实现现金让利6500万元。
亮点三:优化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激发医疗工作人员积极性
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是“留住人才、提升服务”的保证,也是“堵后门、开前门”的配套举措,目的是增加一线医生和一流专家收入水平,突出实绩,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2015年,卫计委相继出台《关于实行公立医疗机构院长年薪制的通知》和《深化医改专项奖励资金激励方案》,在坚持规范统筹的前提下,突出搞活激励,扩大医疗单位的分配自主权,有效增强了医疗机构运行活力。同时,把健全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衔接,与岗位设置、考核聘用等人事管理制度相结合,坚持规范统筹和搞活激励并举,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医疗单位定位及特点的绩效工资运行机制。
亮点四:打通分级诊疗制度“最后一公里”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这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看病只相信大医院,只相信专家,即便是普通感冒、发烧也宁愿舍近求远地跑大医院,不愿意就近到社区医院就诊。这就造成了大医院超负荷运转,专家门诊一号难求,进一步加重了一直被人们诟病的“看病难”。
小病上大医院,普通疾病找大专家,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所谓分级诊疗就是根据医院的规模等级诊治不同的病人。如社区医院以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康复病人为主,大医院主要针对疑难杂症、手术病人、危急病人的诊治。
为推进分级诊疗举措的落实,卫计委坚持以服务为导向,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完善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通过推进全科医生签约、医师多点执业、公立医院牵手社区、探索构建医联体等四项制度建设,打通分级诊疗制度“最后一公里”。如中医医院与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紧密合作型医联体,推进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实现检验检测资源共享与结果互认,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截至目前,我市全科医生签约累计13.4万人次,推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及适宜技术,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药保健29160人,0- 36月龄儿童中医保健指导7040人,推广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等中医药适宜技术5项。市级分级诊疗信息系统自2015年7月1日投入运行以来,共上转24254人次,下转125人次,平转1651人次。
亮点五:探索多元化合作办医新模式,加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加快与上海等大医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是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义乌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国一流专家诊疗服务”的有效途径。2015年,卫计委围绕“构建浙中医疗高地”的目标,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上海、杭州等知名医院合作模式创新机制,为提升医疗水平、方便群众就医搭建平台。
去年,浙大附属第四医院开业运行,并与台北医学大学附属双合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中心医院与上海中山医院构建托管型合作,中医院与上海岳阳医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合作工作进展顺利。中心医院二期、中医医院迁建和妇保院迁建工程加快推进,落实有效投资5.9亿元,向上争取资金3776万元。
亮点六: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我市作为国际商贸名城,人员和物资流动频繁,传染病输入的风险不容小觑。为此,我市卫计委强化部门群防群控、镇街属地管理机制,重点做好以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为主传染病防控,累计随访埃博拉疫区来义人员2772人,及时发现处置6例输入性登革热和1例H7N9流感病例。加强艾滋病、血吸虫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启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HIV初筛实验室共检测25万余人,查螺面积80万平方米。
同时,扎实开展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过去一年,我市参加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21.8万人次,常住人口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0.36%,各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95%以上,检出重性精神病人3868名,检出率5.09‰。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安全检测,数据显示,农村饮用水安全自来水覆盖率95%,食品安全风险检测覆盖率90%。针对特殊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特殊方法,采用不断完善干部保健和卫生应急保障机制,完成义博会、中非论坛、国际马拉松比赛等重大活动和展会医疗保障38次。
此外,加大爱国卫生及创建力度,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目前已经顺利通过省级灭蚊先进城区复查。
亮点七:优化计生服务管理,增强计生服务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时时不忘国策。近年来,我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不断强化基础,优化服务,全面提升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推进转型时期的计生工作健康发展。过去一年,我市卫计委通过召开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通报会等形式,对计生工作进行责任再落实,相继出台镇街网格化管理机制和党政一把手约谈等制度。
数据显示,2015年,卫计委完成妇幼计生资源整合,全市上报出生7861人,计生率90.6%,出生人口性别比比去年同期下降1.81个点。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率92.64%,新婚夫妇婚检率95.3%,新增叶酸服用率99.8%,免费“两癌”筛查18323人;征收社会抚养费3946万;累计完成单独两孩再生育审批2839对;“两非”立案处罚50起,罚款39.8万元;免费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三查”21364人次,落实免费计生四项手术1905例,流入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登记管理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