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一场以“中国风”为主题的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在义乌广播电视台举行。这场由义乌市教育局主办的活动,既有动态的精彩文艺演出,也有非物质遗产保护和传承基地学校、各级艺术特色学校的艺术作品展示。
在文艺演出中,孩子们登台演绎茶香棋韵,吟诵诗词曲赋,浓浓的“中国风”里透着清新的校园味。
艺术学校师生们一曲悠扬的民乐合奏《茉莉花》,让人用耳朵“品味”了一幅清新雅致的水墨画。绣湖小学、廿三里二小、田心小学、鹤田小学的孩童们抹上五色的油彩,着华丽的戏服表演戏曲《说唱脸谱》、《我祖上本也是簪缨之家》、《手心手背都是肉》、《樊梨花统领三军守寒江》,让人在咿咿呀呀的歌声中,品味古老而深邃的中华文明。
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义乌道情是一门古老的说唱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现代艺术、现代生活的冲击下,这门艺术却面临着曲终人散的困境,义亭镇畈田朱小学则把道情列入了特色文化课程中。昨天,畈田朱小学的孩子们用道情表演《道情声声唱节气》,那熟悉的“吉棒棒”渔鼓声,让时光倒流回那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年代。
来自宾王中学的一群女生演绎的欢快舞蹈《戴天头》展示了藏族少女的成人礼,义乌中学的学子则将悠扬的古琴和舞蹈融合在一起,展现华夏风韵。
在演播大厅外,多所学校展示了学生们创作的中国风作品。地处千年陶文化古村落缸窑村的杭畴小学,展示了师生们的陶艺作品。夏衍小学师生用剪贴画的形式展示了义乌传统的农耕文化,毛店小学学生们则现场展示剪纸艺术。
来自阿富汗的米阿德就读于五爱小学,昨天他和同学们一起在现场绘中国画,引来不少人围观。
现场有观众评价称,这台来自于校园的文化艺术展演,带着泥土的芬芳,纯朴的乡情,传统的韵味,蕴含着浓浓的“中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