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图片>乌伤百态 正文

—— 省级文明村廿三里街道里忠村见闻

义乌春色随处有 最是里忠景入怀

发布时间: 2015-12-07 09:32:29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记者胡木水 特约记者 吴江平

  中国义乌网12月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胡木水 特约记者 吴江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深入,行走在义乌各地,你会发现有不少小村庄在慢慢地发生着美丽的蜕变,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或是摄影爱好者前去采风拍照。廿三里街道里忠村,就是一个这样环境清雅的好地方。

  12月4日上午,记者慕名前往里忠村,感受一番远离喧嚣后带来的片刻宁静。

  清澈的门口塘

  村庄文明胜过城市小区

  里忠村与苏溪镇新厅村毗邻,是义乌的革命老区,距市中心15公里,现有村民171户407人,外来建设者100多人。站在附近高处俯瞰,只见四周层林尽染的小山紧紧地环抱里忠村,村东北角祈福塘水库,有一股清水,四季不断潺潺流淌进村内的深塘和枫树塘;两池塘间建有一座取名为“惠风亭”的长廊,长廊旁一株200多年的“丫”字形香樟枝繁叶茂;枫树塘南北两侧林立的高楼展示着村民的富有……

  开车进入里忠村,你不要担忧是否能开出去,因为里忠村的村道上,犹如城里的小区,设有各种交通标志,既有禁止右转弯的禁令标志,又有地面的导向箭头标志;村内三四个拐角处既有凸面反光镜,又有夜间反光标杆;十字路口既有减速带,又有相应的交通标志。

  村民蒋桂生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村虽然是一个地处义东的偏僻山村,但交通设施与城里一样,除没有红绿灯外,类似交通标志、标线等一应俱全。这些年来,村内机动车辆增加,苏溪至廿三里方向来往车辆也日益增多,周末或节假日,来村内观光游览的车辆也增多了,为确保村民和车辆的安全,为此,村两委决定,设置了交通标志。说实话,村里自去年秋天设置了交通设施后,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即使是陌生人开车进村,也不会找不到出路。”

  不仅如此,该村所有山塘水库旁,都竖立了“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的温馨提示牌。

  村内道路整洁并设有交通标志

  村庄整洁一尘不染

  走进里忠村,完善的交通设施,让人眼前一亮,更让人感觉良好的是,无论你转悠到村庄的哪个角落,都是干干净净的。家家户户门前和道路、池塘边,都并排摆放着“可腐烂”和“不可腐烂”的垃圾桶,每只垃圾桶都有盖子。

  保洁工作到位,得益于责任心。

  里忠村党支部负责人蒋新法介绍,里忠村原保洁工作是由5名兼职人员负责。其中4人每月只有400至800元的报酬,属于兼职保洁,有空扫一下,没空就不管不问。遇到上级检查或环境卫生太差时,村两委还得经常组织人员清扫,无形之中也增加保洁费用。有保洁员还要组织人员清扫,群众对此意见较大。

  面对这一问题,里忠村两委对村保洁工作进行了改革,一是把“兼职”改成“专职”。二是将原来的5名保洁员,缩减为2人。三是给新聘的保洁员明确了岗位、工作时间和考核办法。两名保洁员,一人负责清运垃圾;另一人负责清扫路面,打捞池塘漂浮物。村里规定,保洁员必须每天8小时正常上班。

  “我们村里原先是由保洁员进行垃圾分类的,如今变成了家家户户自个儿分类,只要把可腐烂和不可腐烂的垃圾分拣出来,每家每人每月就可得到10元的垃圾分拣费。”里忠村的蒋大妈说,“如果垃圾不进行分类,保洁员就会暂时拒绝清运,等到分类后再来清运。你想,哪个不想把家里搞得干干净净的。”蒋大妈说。村卫生保洁和垃圾分类的改革,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成效立竿见影。

  长廊与惠风亭

  文明素养慢慢养成

  有一个好的环境,反过来也会促进村民文明素养的养成。

  在里忠村,办公楼前立有《村规民约》,一旦违反,就有惩罚。而村内的“农家书屋”,则成为滋润村民素养的土壤。

  今年80岁的退休教师蒋允明是村图书室的负责人。据他介绍,书屋拥有政史、文学、卫生、健康、烹饪、农业、科技等类型的图书2700多册和各类报刊杂志。大多数村民都办了《借书卡》,村民爱学习的行为也带动了在村务工的外来建设者,目前已有30多位外来建设者办了《借书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开拓村民的视野,里忠村党支部负责人和村委主任自掏腰包,专门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人到桐庐、浦江等县市的先进村庄取经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差距,参观的村民心里触动很大,打心底里认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里忠村在实施厨房垃圾分类过程中,家家户户的家庭主妇起着决定作用。为做通家庭主妇的思想工作,村妇女主任王云芳不怕脏不怕累,她一边主动帮有思想情绪的大妈将分拣出来的垃圾分放到两只垃圾箱内,一边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用一次次的行动慢慢地感化村民,进而使村民们在思想上潜移默化地接受。

  随着“五水共治”的排污工程完善、太阳能垃圾处理站和垃圾分类等各项工作的推进,里忠村目前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水达到了一级B标准。

  一个美丽、文明的村庄渐渐形成,2014年度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在该村惠风亭内,悬挂着方形木匾中,刻写着一首烫金诗作,诗曰:“半亩方塘映日开,参天古樟送眼来。义乌春色随处有,最是里忠景入怀。”这的确是该村最好的写照。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朱宇婷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