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图片>乌伤百态 正文

韩国朴教授翻遍各种版本 张海滨老家或在安徽乌江镇

发布时间: 2015-11-27 11:24:01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王志坚

  西方张氏宗谱 

  近半个月来,“义乌宗谱王”陈江彬有空就翻阅张氏宗谱

  自11月12日刊发《韩国大学教授朴现圭千里迢迢来义乌———为2000多在韩“义乌兵”后裔寻根》报道以来,每天都有读者致电新报记者,有的是为韩国朴现圭教授支招,有的是询问张海滨的老家找到了没,有的是专门告知其在寻找张海滨老家过程中的新发现。可以说,近半个月来,朴现圭教授来义乌帮在韩“义乌兵”后裔圆梦之举牵动了太多热心读者的心。

  遗憾的是,几乎翻遍了义乌境内现有的各种张氏族谱,也未能找到与张海滨及其父亲张应华、爷爷张忠源、太公张孟庆等有关的历史信息。不过,也有意外惊喜,有读者在网上或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媒体获得了有价值的讯息。

  有读者断言“张海滨的老家肯定不在义乌,也不可能在浦江或金华”,也有读者推断说“张海滨的老家应该在安徽”。记者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和多方求证,认为张海滨的老家可能在安徽乌江镇的某个村,但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村落。

  义乌后宅堂阁村的抗倭将领张希清

  有可能是朴教授在找的张海滨吗?

  报道刊发的第二天,义乌后宅街道堂阁村多个村民来电说,他们一直在寻找的祖先张希清,身世与张海滨几乎一模一样。

  “张海滨会不会就是我们的张氏祖先张希清?”该村一村民在电话里说,明朝万历年间,村里有一位去朝鲜抗倭的将军,后来官升参将,名叫张希清。其与妻子育有4个儿子和1个女儿,赴朝后就断了音讯。

  “一个人生活在别国他乡,出于某种考虑而改名换姓,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该村民还说,根据该村的张氏宗谱记载,张希清是21岁随戚家军到朝鲜的,张海滨在朝鲜结婚时为23岁,两人年龄也差不多。村民们为了寻找张希清的资料,曾多次到义乌市图书馆、市志办查找相关信息,但一直无果。

  上周四,记者赶到堂阁村核实情况。在村民张枝彬的引领下,记者来到该村的修谱人张锦庆家。张锦庆今年71岁,他拿出一本《西方张氏宗谱》卷之二(二00九乙丑年重修本)。该宗谱的《艺文》里面有如下记载:张希清,号海日,生于明朝隆庆己巳(1569年)四月初九,卒缺。娶吴氏,生四子:文京、文佐、文俸、文候,一女嫁诸暨风江州。

  “据上辈人传说,张希清死在朝鲜,后来族人在村前的山头陈(一个小山坡)给他修了座坟,葬了一些他的生前遗物。”张老说,但相传的那座坟,他和村里人一直没找到。

  “张希清是从鹤田村迁过来的,鹤田村张氏祠堂里有他的牌匾和碑文,鹤田村2000多人都姓张。”记者随堂阁村部分村民来到毗邻的鹤田村,在张氏祠堂看到了张希清的牌匾和碑文。碑文上写着:据《义乌县志》记载,张希清是河南守备,历升南路都司署参将。

  记者仔细查看了张希清的父亲、爷爷和太公等先祖,发现上面的张氏先祖姓名都是两个字的,如张宣。而张海滨的先祖姓名均为三个字,如张孟庆。

  72岁的张有福是鹤田村张氏祠堂的管理人员。他说,得知韩国朴现圭教授来义乌帮在韩义乌兵后裔寻根的消息,他也仔细查阅了该村的张氏宗谱,但没看到张海滨及其父亲张应华、爷爷张忠源、太公张孟庆等人的名字。

  据朴现圭教授介绍,韩国北山村张氏族谱里清楚写着张海滨的先祖及后代的名字,如张海滨的长子叫张德礼,次子叫张德安等,显然与张希清后代的名字不相符。

  综上所述,虽然张希清和张海滨是同个年代的人,且都是随戚家军赴朝鲜抗击倭寇的,经历很相似,但同一个人的可能性不大。

  翻遍义乌及周边县市各版本张氏族谱

  未查到与张海滨相关的信息

  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近半个月来,记者还先后走访了浦江县平安一村、二村,浦江夏张村,金华潘村,义乌上溪一村、二村、三村,义乌城西街道吴坎头村和佛堂镇张宅村等地,但均未发现与张海滨及其祖先相关的信息。

  对于部分读者所说的“乌江县可能是当时义乌、浦江合并时的称呼”这一猜想,记者也专门询问了义乌市志办、档案馆等部门的几位文史专家。得到的回复是:浦江曾并入义乌,但从没“乌江县”的称谓。

  此外,记者也讨教了有“义乌宗谱王”之称的佛堂镇志办工作人员陈江彬,他对家谱研究情有独钟,至今已收藏家谱2000多册,涉及姓氏逾百个。

  “张姓为义乌第八个大姓,2008年统计时,张氏有21429人,占义乌市总人口的3%。”陈江彬说,近半个月来,他一有空就帮朴教授查找与张海滨有关的历史资料。“义乌有云溪张氏、龙溪张氏、金峰张氏、霸陵张氏、匙岩张氏、西方张氏、画江张氏、龙陂张氏等10多种张氏宗谱,我都翻遍了,查不到关于张海滨及其先祖的有关记载,估计他的老家不在义乌。”

  陈江彬说,最近,他还查阅了金华、东阳、浦江的部分张氏宗谱,也没见与张海滨有关的信息。

  “张海滨不可能是义乌人,他的太公张孟庆也不是义乌人,因为在明朝时期义乌没出过姓张的进士。”家住义乌龙回村的吴永弟是个古家具收藏爱好者,对收藏与义乌有关的古代文献资料也很有兴趣。他说,看到新报的报道后,他马上按照朴教授提供的家谱资料“张海滨的太公张孟庆是明代进士”,翻阅了《义乌历代登科录》,结果发现义乌历史上没有一个叫张孟庆的进士,甚至在“举人”、“贡士”名册里也找不到张孟庆的名字。

  据了解,《义乌历代登科录》是义乌籍浙大博导龚延明编写的一本专著,他通过一年多的搜集、梳理和研究,终于完成了《义乌历代登科录》书稿撰写,填补了义乌历代科举考试登科人士编纂的空白。据龚延明统计,义乌历代登科人士共有870名,其中进士203名、举人263名、贡士404名。

  龚延明研究发现,科举考试自隋朝开始实施,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布废止,沿用了1300多年之久。这期间,义乌先后有203人考中进士,其中132人是宋朝时登科的。记者仔细翻阅了这本登科录,发现203名进士中,只有一人姓张,叫张宣,但年代为宋代,与张孟庆生前年份不相吻合。

  可据朴教授介绍,韩国北山村张氏族谱里清楚记载着:张海滨的太公张孟庆是进士。由此推断,如果张孟庆真是进士,那他应该不是义乌人。

  寻根活动引起众多网友热切关注

  张海滨的老家可能在安徽乌江镇

  在这半个月中,不少读者还把朴现圭教授来义乌帮在韩“义乌兵”后裔寻根的消息,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记者根据众多网友转来的文献资料,发现张海滨的老家很可能在安徽乌江镇,张海滨或许是安徽乌江人。理由如下:

  1.安徽乌江的张先生是“张姓寻根-张姓研究”博客主人,其在一篇博文中写道:张氏是韩国第9大姓氏,韩国张氏大部分源自中国张氏,共有40多个分支,其中有太原张氏、浙江张氏(应为安徽)、仁同张氏等。浙江张氏(实为安徽张氏之误)来自安徽和县乌江镇,可能与唐代诗人张籍、宋代词人张孝祥、书法家张即之同族,该张氏明万历抗倭援朝期间随明军入朝,始祖张海滨。

  2. 2004年,辽宁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秋华曾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6月第14卷第2期)发表研究论文,题目是《明万历援朝将士与韩国姓氏》。其在文章中写道:据《大明遗民史浙江张氏渊源考证》记载,张氏是西汉留侯的后孙,东渡始祖张海滨出生于浙江省杭州道乌江县(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唐代属和州,杭州应为和州之误)。

  丁酉(1597年)再乱时,张海滨以游击将军之职东征抗倭,在忠州、蔚山战役中立下战功,但战争中负伤。战后明援军归国时,张海滨伤病未愈,便定居庆北军威。后朝廷任命张海滨为栗峰察访之职,其子孙奉张海滨为始祖,以中国故乡浙江为本贯。张氏子孙定居朝鲜受到重用,张德礼任通德郎,张德安任通政大夫,张天冀任参奉,张宽伯任通政大夫,张敬宰任通政郎。据韩国经济企划院1985年国情调查报告,浙江张氏已发展到3120人。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朱宇婷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