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图片>乌伤百态 正文

大学生电商网销义乌特产 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15-11-05 09:11:22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杨霄

  家住义乌义亭镇的蒋东亮和蒋不凡出生于1990年,可谓是发小,蒋东亮大学学的是电子商务,毕业后回到义乌帮一家销售玩具的网店做运营,2014年和会计专业毕业的蒋不凡开始淘宝创业,做了市场调研和网店成功案例之后,恰逢义乌红糖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传统制糖技艺项目),以及家乡红糖开榨,哥俩决定在淘宝上销售义乌特产红糖、红糖麻花等系列产品。

  现阶段不少制作红糖产品的糖厂工人大都是40、50岁的义乌本土农民,他们对于种甘蔗、榨糖的技艺了如指掌,但是对于网络销售这种新模式却不是很了解。传统产业有着其局限性,

  纯手工制作出的红糖产品只局限于义乌本地及周边地区,很多外地人对于义乌特产也不是非常熟知。2011年底到2012年初义乌义亭镇西楼村还曾出现大量红糖滞销的状况。

  对于网络销售,蒋东亮和蒋不凡有着自己的思路,先注册的自己的品牌,然后要保证品质,他们曾遇到过一家糖厂制作出的红糖麻花不过关的状况,很多人认为不就是红糖麻花嘛,吃到嘴里有啥不一样。蒋东亮和蒋不凡却不这么认为,品质优良的红糖麻花有嚼劲、红糖的粘度高。最后他俩决定宁可赔钱,也不能将价值1万多的货拿来出售,因为他们觉得,次货拿出去销售,不但砸了自己的招牌,还会砸了义乌的招牌。之后哥俩试吃了多家糖厂的红糖麻花之后,找到了品质优良的加工糖厂,对于制作、包装、运输都是亲力亲为。

  每天早上7点起床接单,一直忙碌到第二天凌晨1、2点才回家睡觉。有一次为了赶货,凌晨3点跑到糖厂去榨糖。就是因为这种坚持、爱拼的精神,哥俩的网店销量上涨飞速,去年10月到12月底的网店营业额为150多万,将义乌红糖产品通过网络,最远销往内蒙古、新疆、香港等地。有了去年的销售经验,今年4月,他们就推出预售的方式,其他网商也陆续效仿他们的这种销售模式。

  今年他们招了9名员工,大多是本村和附近村的40、50岁的村民,同时村里村外的8、9名同龄年轻人在看到他们的成功创业之后,也学着自己开设网店销售红糖产品。哥俩估算了一下,今年销售红糖系列产品的网店约增加了三倍左右,今年比去年同期全网销售记录也增加了三倍。这一系列的网络效应,不但使得义乌红糖得到很好的推广,也使得加工红糖的糖厂也忙的不可开交,红糖麻花的加工价格也随之上涨。

  2个90后小伙,秉承着父辈传承下来的吃苦耐劳,靠着年轻一辈的网络优势,靠自己的努力、坚持走在创业道路上,他们说,心中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创业之路有虽然辛苦,但是当看到顾客的好评时,心中的阴霾瞬间消散。

  他们的故事成为义乌电商市场崛起的缩影。而现今的义乌已成为实体经济借力电商转型的一个样本。已经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正在为义乌带来的新机遇。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雅琪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