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图片>义乌城事 正文

打击食药犯罪 他有一套绝活

发布时间: 2015-08-17 10:55:12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徐舟 卞一夫

  陈杰(左)与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现场通过手机网上探讨

  打击食药犯罪

  他有一套绝活

  “没有学不了的知识,没有办不了的案件!”他,一直都是那么乐观自信,勇于攻克难关。在巡特警队,他当街抓捕盗窃团伙;在派出所,他为百姓调解民事纠纷;在看守所,他以情感化在押人员……他就是永康市公安局治安大队行动中队副中队长陈杰,主要负责打击黄赌、食药犯罪等治安类违法犯罪。

  办案就是学习机会

  2013年,陈杰担负起了打击食药犯罪的重担。虽说陈杰执法经验丰富,但此前他一直钻研侦办黄赌案件,从未涉入食药领域。

  在侦办此类案件初期,缺乏食药鉴定的专业知识、没有可借鉴的案例、摸不着侦办流程和技巧……一系列难题摆在了他面前。

  “明知有不足,那就想办法抓紧补上。”陈杰始终相信付出了努力,肯定会得到回报。在食药这条“零跑线”上,他拉开了马拉松式学习。

  他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查找各类食药资料,研究各地打击食药犯罪案例及相关法律知识。遇到看不懂的专有名词,案例中如何从法律层面把控案件进程等问题。他除了翻阅资料、上网查询,还与法制人员、食品药品专家探讨,虚心向前辈请教。他专门选择在凌晨时分前往辖区内的华丰菜场,寻找容易发生非法添加、违规生产的食物种类。

  陈杰的努力为日后的实战办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年10月,永康食品监察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某菜场一处面食加工坊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

  随后,当地食品监察部门将此案移交至永康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接警后,陈杰和几名民警立即赶赴加工坊进行实地调查。

  为了准确了解该加工坊的食品安全情况,陈杰在路上想出了一条锦囊妙计。由两名民警换上便衣到该加工坊店铺里购买若干斤刚生产出炉的不同种类的面食,之后直奔当地食品监察部门进行鉴定。在确定面食中含有过量食品添加剂后,民警再到加工坊里进行突击搜查。

  果然,他的判断是对的。当晚,还来不及将几桶食品添加剂转移的坊主就被前来检查的办案民警连人带物的带回警局。审讯中,陈杰从坊内的账册上发现进货数据中有大量添加剂的记载。在铁证面前,坊主哑口无言。原来,坊主为了面食色泽好看,嚼着有劲道,在生产的过程中超范围添加了食品添加剂。

  通过案例并联,陈杰和同事们还捣毁了坊主的其他五个生产点,看着陈杰在办理食药案件中愈发成熟,队里领导也颇感欣慰。

  练就一套独门绝活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战,如今的陈杰在办理食药案件中按照一套“望、闻、问、切”的办案技巧,已然成为了大队打击食药犯罪的先锋官。“每次办案,都在积累经验,”陈杰自豪地说,每次侦破案件后他都会提炼出新的方法和技巧以作日后办理此类案件的“秘方”。他还时常为基层派出所办案提出建议和指导。

  去年8月,永康一家粉丝生产点存在非法添加甲醛的犯罪行为。当地派出所接警后,便到该生产点进行实地调查。岂料,该老板具有较强的反侦察意识,将装有甲醛的器皿小心地藏在别处。因此,派出所办案民警在实地一直找不到任何与甲醛有关联的证据。

  在休假的陈杰接到所里的“求援”之后,他二话不说直接赶到了该生产窝点。“现场没有甲醛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越是看不见极可能就在身边!”他不忙着寻找甲醛,而是先看了看整个生产点的环境,尤其是粉丝的颜色,发现要比寻常粉丝透亮。紧接着,他在生产点内仔细地用鼻子闻了一遍,结果在一个浸泡粉丝的水池里嗅出了甲醛的味道。经鉴定,该水池中含有甲醛的成分。

  根据经验,陈杰断定甲醛的原材料就在附近。经再次细细搜寻后,一个藏在生产窝点门外杂物堆放处的无标示大桶出现在陈杰的视线。打开后,一股刺鼻味扑面而来,这正是甲醛!陈杰等办案民警还查出,该老板为了节约成本系用工业明胶制作海蜇。搜到原材料甲醛为后期办理案件完整打下了基础,该老板面对铁证,毫无辩驳之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陈杰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公安部开展的食药打假利剑专项行动中奋勇争先,多次带队到各个商业区集中排摸、了解市场状况,对涉案人员排摸,与食药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为大队开展食药打假利剑专项行动奠定了行动基础。今年6月,在市局统一指挥下,陈杰和同事们一举捣毁各类生产销售假药、伪劣产品窝点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对食药犯罪活动进行了有效地打击。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雅琪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