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到右为王选、王正国、付小兵、夏照帆。
昨天下午,原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付小兵、夏照帆聚首金华,出席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召开的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治疗经验总结会。
此次会议,是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治疗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是指70多年前,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受日本细菌战之害的患者。他们大多年逾古稀,疾病缠身几十年,经济条件有限,对治疗几乎丧失信心。
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治疗由王选发起,本报曾多次报道。2014年9月,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解放军301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付小兵,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所长陆树良积极响应,以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名义,带动上海市创面修复研究中心和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及其相关专家,联合组成了志愿者医疗团队,应对这一治疗难题。通过三个阶段的精心治疗,由上海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金西分院(原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强强联手组成的治疗团队,目前已治愈21名患者。
王选向医生表达感谢和敬意
“今天,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这么多关心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的治疗团队汇集金华,我很激动。我和志愿者在浙江做烂脚病的调查近20年,这是一次盛会。”在向来宾介绍历史遗留“烂脚病”历史背景时,王选特别向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的治疗团队表示感谢。她说,以前,我们很想帮助这些患者,但是没有这个能力。大家都觉得“烂脚病”是治不好的,我们也花了不少钱,去救助过他们,但没治好。上海、金华的医生让“烂脚病”患者的创面恢复了,这说明“烂脚病”可以治愈,没有比这个更令人高兴的了。
王选透露,她和学生做的浙江“烂脚病”调查有2000人左右,其中1000人是“烂脚病”患者,还有1000人是浙赣战役知情者,均对他们做了口述历史记录。在浙赣沿线,特别是农村,这么多人,在同一时期内开始烂脚,这是非自然的。现在,金华、丽水、衢州都有病人到上海治疗治好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是医生向疾病挑战,“我要向你们表达感谢和敬意”。
挣回了中国医生的面子
会上,治疗团队总结认为,相当一部分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依靠可视化信息技术,在远程专家指导下,基层医院也可以开展创面治疗。
多位治愈出院的“烂脚病”患者出现在会场。来自丽水的傅君华今年89岁,去年11月到上海治疗时,病情严重,取下的创面组织像石头一样,已经钙化,敲上去当当作响,锯都锯不断。昨天,已经完全康复的他握着医生的手,一个劲说着“谢谢”。
陪同的家人说他“像换了个人,精神多了”。带病前来的全国创面治疗专家、原上海瑞金医院烧伤科主任肖玉瑞乐呵呵地说:“没有伤痛,当然有精神。”
陆树良详细介绍了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前期治疗及治疗模式的构建。他满怀深情地说,这是一场医生对医生的战争,作为一名新中国培养的医生,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若仍没有办法治愈“烂脚病”患者,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现在,探索出了治愈的模式,相当一部分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是可以治愈的,“这不是为了揭开战争疮疤,而是为了抚平战争疮疤,挣回中国人的面子,中国医生的面子”。
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据了解,院士领衔的治疗团队目前已在金华探索出新的治疗模式:构建了基于智能远程可视系统的金华市中心医院烧伤科与金华市中心医院金西分院双向联动的治疗模式,使患者能够就近在地处汤溪镇上的金华市中心医院金西医院做基本治疗,需要手术时转入金华市中心医院。
目前,该模式进展顺利,手术治愈患者9例。与会的院士专家一致认为,金华市中心医院与金华市中心医院金西分院的双向联动机制是解决偏远乡村患者就医路途遥远困难的有效模式,中国医师学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将会同上海市创面修复研究中心,以及全国创面修复联盟的相关专家继续支持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治疗工作,继续推广基层医院与大医院双向联动模式。金华模式将在浙江各地推广,惠及更多的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
“烂脚病”患者可申请免费救助
会上还通报了由王选发起的腾讯公募进展情况,截至昨天,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94.7万元,这些钱将全部用于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治疗,所有金费开支都将在网上公布,接受中国扶贫基金会审查,并接受捐赠网民监督。
只要是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且家境困难,就可以通过金华、衢州、丽水志愿者团队提交书面申请,书面申请的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照片、病情、家庭状况等。受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委托,由王选审核通过,即可享受治疗团队医保之外的免费治疗。
据悉,目前我市健在的“烂脚病”患者仅有300多人。这些被病痛折磨半个多世纪的老人,在风烛残年之际,将有望得到有效救助。